护理专业论文范文(一):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比较研究法,将5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结果: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他们的临床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结论: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有效的,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老年群体中比较多发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机体功能减退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促使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千预措施。本文就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特择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心理护理;糖尿病;老年患者
目前,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但是药物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却可以改善它。但是很多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却并不知道这种情况,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就认为自己的生命马上就会走到尽头,从而消极厌世。故而本次研究去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意识到正面情绪对糖尿病重要性。另外,提升护理工作者对心理护理的重视,帮助患者更好的看待这种疾病,让他们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提升治疗的效果。
2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病程1-5年。
3 对象与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降糖药应用相关知识、胰岛素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血糖监测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采取上述护理措施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
4 结果
只进行常规护理,没有进行心理护理的老年患者他们的焦虑情绪明显比进行过心理护理的患者更严重,此外,没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他们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进行过心理护理的患者。
5 护理措施
5.1加强沟通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他们的心理状态大多是消极的,护理人员在他们入院后,应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让他们转移对于疾病的注意力。比如护理人员可以引导他们回忆曾经的幸福事件,让他们讲述他们曾经的故事,在倾听的过程中,及时对他们进行反馈,适当的赞扬,让患者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护理人员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记录下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态,根据他们的的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心理护理方案。
5.2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可以询问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以及治疗的一些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纠正他们的错误认知,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并且在沟通过程中,告知他们良好的心态对于血糖控制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心态的对于治疗的重要性,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表扬心态良好的患者,呈现他们血糖报告,让更多的患者直观的看到心态对于血糖控制的作用。
5.3心理状态调节
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记录美好的生活,鼓励他们记录下每天生活中发生的快乐的事情与幸福的事件,当有负面情绪时,回看之前快乐的时光,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另外,护理人员可以多鼓励患者开展娱乐休闲活动,通过和病友开展交流会和集体活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游戏,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放松,体验快乐。医院也可以专门制作一个文化交流墙,将患者平时写的比较好的书画,张贴在这个墙上,让来往的人们都可以看见,让患者感受到成就感。在他们的房间,也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通过音乐疗法让他们放松,保持一个较平和的心态。此外,护理人员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锻炼,制定一些适合他们的锻炼方式,让他们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增强自己的体质,保持良好的情绪。
5.4家庭支持
护理人员要努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提醒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庭可以为患者制定一个奖励机制,每周一次,当患者对于血糖控制达到比较好的水平时,就满足患者的一个小心愿,这样既能让患者有努力的动力,又能让患者感到开心,体会到家人对他的关怀。家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也应该注意,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食物,不能他们想吃什么就为他们做什么,要考虑他们的病情。
6 讨论
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是直接有效的,它能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让他们更容易感到开心和快乐,从而降低他们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而且还会降低他们血糖水平。让老年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更好的遵循医嘱。但是在进行心理护理时也要考虑到患者之间的不同,不能对所有的患者都采取同样的方案,对于特殊的情况,要制定新的适合患者的方案,只有适合患者的方案,才能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小丽.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21):130-131.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二):
护理伦理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着重阐述了护理伦理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而随着医学的一种模式的转变,科学逐渐的进步,护理科学化的一种形成,对护士其实也提出了更多的标准以及要求,在在现如今的社会,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难易程度降低,对于其种种原因,其中也不缺乏有管理者的因素,只有正确的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才能够做出合乎逻辑的决策。
关键词: 挑战 护士 决策
正文:
护理伦理是所有的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的一个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真正的目的在于实践护理中,规范了其中护理人员的道德行为,协调和密切的一种护患关系,维护了职业的声誉,而且也保证了护理的质量,护理既是专业的规择,也是专业伦理的规范与道德,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内在态度以及价值观。
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得很多的观念规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求了护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护理伦理也直接受到了医学伦理的影响,,而在这其中伦理问题也存在了很多的方面。
护理伦理在临床实践中未能被重视,护理伦理在临床中所占的份额地位是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对于患者的尊重,同事之间议论病情,操作不彻底往往会使得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不信任的关系,甚至怀疑的态度,给工作带来的阻碍。
护理人员未能落实制度,在临床中,不能够履行护理人员的道德规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阻止而导致事情更为严重的发生,工作复杂琐碎,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很容易违反道德规范,,以及多种问题的出现。
护理人员知识匮乏,虽然都有这方面的课程,但是都未能给予重视,没有正规系统的学习,教学课程偏于流水的形式,对伦理知识的匮乏未能答到应有的效果,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以及特色,无法解决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的协调。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伦理知识的匮乏,造成了护理伦理以及护理道德的混淆,是护理人员只是不清楚所给临床伦理护理的治疗中所造成了阻碍所产生的医疗纠纷,而我国的护理伦理教育相对于来讲发展比较的缓慢,工作的问题集中存在于各个方面,护理人员也应该清晰认真的意识到工作需要严谨而负责,一丝不苟严格对待调查的制度,不得有任何差错,特别是在自己独自一个人工作的时候,更要注意,坚持护理伦理的道德规范信念,要慎独自律,把所学到的知识认真去应用到临床上去,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自我的价值,减少纠纷,维护医患之间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研究》 刘利。
【2】《技术的进步意义和负面效应》 李长生。
【3】Beutel Kundel HL .van Metter RL editor Editor Handbook of madical imaging Belingham WA SPIE Press 。
【4】王森,临床护理工作中伦理缺陷及对策 2018。
【5】护理伦理,医学伦理学,2016。
【6】哲学思考 王广耀。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三):
摘要:目的:评价牙周炎患者联合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从我院选取12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60,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护理干预前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联合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了牙周状况,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牙周炎
牙周炎属于口腔慢性疾病之一,发病早期多无显著临床症状,在口腔中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导致产生菌斑,通常菌斑不会随着冲洗口腔和漱口清除,并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可能导致牙周袋壁溃疡的情况,甚至导致牙齿松动的情况产生。此外,还可能导致牙齿缝隙过大,食物长期嵌入牙齿而难以剔除的情况,继而也可能导致牙周炎的产生。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该病症的重视程度不够,继而导致病情被拖延,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而且会患者难以正常进食,产生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展开良好的护理措施也具备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于我院选取共计12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了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所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从我院选取12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60,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33/27例,年龄介于3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79±5.63)岁;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32/28例,年龄介于33~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9±5.5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以及性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符合口腔炎性疾病 相关诊断标准;(2)近期未使用过抗生素药物;(3)签署知情同意书;(4)均伴随存在一定程度的菌斑、牙石等临床表现。排除标准:(1)伴随存在全身性疾病;(2)伴随存在重要器官严重受损患者与沟通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含术前准备、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观察病情变化以及用药干预。
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获知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安慰和鼓励,同时将患者的性格特征作为依据,积极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与此同时,积极疏导患者诉说心中想法和感受,以倾诉方式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此外,可通过音乐疗法、阅读以及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与恐惧,可通过告知患者相关治疗成功案例,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2)健康教育。以真人示范和视频多媒体等方式促使患者了解口腔清洁不到位的危害性,纠正患者不良口腔清洁行为,促使患者养成正确的口腔清洁习惯。此外,告知患者正确的刷牙方式和时间,促使患者充分清洁口腔,提升疾病防治效果[1]。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牙周相关临床指标(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行拟定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施调查,总分100分,>90非常满意;>70分,≤90分满意;≤7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100%[2]。
1.4统计学分析
分析和处理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21.0,t和均数±标准差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量指标,卡方和例数/百分率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数指标,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n,%)
组别 | 病例数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治疗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60 | 12(20.00) | 30(50.00) | 18(30.00) | 48(80.00) |
观察组 | 60 | 2(3.33) | 23(38.33) | 35(58.33) | 58(96.67) |
x2 | / | / | / | / | 8.086 |
P | / | / | / | / | 0.004 |
2.2两组牙周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护理干预前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照比较牙周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组间差异()
组别 | 病例数 | 牙周袋深度 | t | P | 龈沟出血指数 | t | P | 菌斑指数 | t | P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60 | 3.29±0.70 | 3.24±0.36 | 0.492 | 0.000 | 2.42±0.72 | 2.33±0.14 | 0.950 | 0.344 | 5.10±1.74 | 4.92±0.99 | 0.696 | 0.488 |
观察组 | 60 | 3.29±0.59 | 0.32±0.23 | 36.329 | 0.000 | 2.46±0.58 | 0.65±0.13 | 23.588 | 0.000 | 5.13±1.87 | 3.53±0.35 | 6.514 | 0.000 |
t | / | 0.000 | 52.945 | / | / | 0.335 | 68.114 | / | / | 0.091 | 10.254 | / | / |
P | / | 1.000 | 0.000 | / | / | 0.738 | 0.000 | / | / | 0.928 | 0.000 | / | / |
3 讨论
牙周炎具有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病情略微有所好转后就不再重视口腔卫生,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继而导致疾病复发。在牙周炎病情发作后,由于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日常饮食产生影响,继而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并且因为疼痛属于牙周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所以会导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价值[4]。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护理干预后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健康教育的实施促使患者养成了良好的口腔清理习惯,并提升了患者对牙周炎诱发原因、防治措施、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与此同时,促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与时间,有效降低了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5]。而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则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升了护患关系,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可能性。联合应用时对,可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6]。
综上所述,牙周炎患者联合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了牙周状况,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珍, 王晓燕, 张艳.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情绪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3):46-47.
[2]吴静丽, 许燕.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乳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置管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 034(003):326-327.
[3]高宝娟, 严雪霏.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32(013):2841-2843.
[4]张明珍, 王伟风. 微课健康教育联合松静诱导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13):1789-1792.
[5]周燕玲, 徐卓.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多囊卵巢综合症致不孕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3):264-265.
[6]刘婷婷, 费英俊. 浅析个体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022):2809-2811.
标签: 护理论文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