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欺世盗名的高中生伪作

xs 976 0

  火了!火了!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10万+了,打赏人数4000多了!还会升!

  10万+是多少,1000万显示给我们读者的,也是10万+。

  很多读者朋友质疑这是不是“高中生”写的,我也是。找了一下资料,跟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看看公众号的“订阅号简介”,这个帐号为“犀利声”的公众号,宣称自己四独:独立思考,独到见解,独具特色,独树一帜。

  再看这篇文章的原创声明,原创是“犀利声”,也就是作者。公众号也是“犀利声”。

  如果是一位高中生写的文章,原创应该是高中生的名字,而不是“犀利声”。

  高中生忙,一般没时间打理公众号,即便是有时间,也只是简单地写,不会长篇大论。他们更喜欢发朋友圈,因为简单。

一篇高中生伪作

  再说,那“高中生”自我感觉好得很,怎么值得隐姓埋名呢?

  下面再提到高中生,我不打引号了,很麻烦。

  所以,这文章应该是伪托之作,一个公众号以营销的方式,伪托一位高中生的口吻写下的,果然,10万+了,果然,打赏无数了。

  况,它好像是在很有名气的论坛里转发的,其影响还会进一步扩大。

  但是,它是以“中华社”名义发出来的,是不是“犀利声”只是中华社旗下的一个公号?不懂。它的声明是:“本帖只代表中华社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中华社联系。”

  我国有新华社,有中新社,唯独没有听说过中华社。那么,这个社,可能是个人注册公司时起的名字,犀利声是它创收的一个公众号。

  我好累,说了半天,还只说到了这个文章可能是伪托之作。

  那,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名义来写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迷惑世人,装装清纯,这样好赚打赏,也显出一点虚伪的公正。

  文章写到最后,“高中生”开始威胁方方了。那种装出来的清纯,那种嗲,真叫人恶心!

  “我看到一个史料,不知真假,请您判断。一个叫罗稷南的曾请教伟人‘如果鲁迅活到现在,他会说什么?’伟人说“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

  “方方阿姨,伟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您能给我讲讲吗?对于一个用匕首刺破黑夜的斗士,鲁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如今的中国不是那时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是个光明且让大家有信心的中国,您说是吗?”

  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要方方受牢狱之灾?连鲁迅先生当年都可能坐牢了,如果不是他死得早的话!

  我可以告诉高中生,是真的。我在权威杂志看到这个史料,援引自鲁迅儿子的书。罗是伟人的老师,见面了,确实问了,伟人也确实如此答了。

  鲁迅儿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说到了此事。里面又转引了黄宗英的回忆文章《我亲聆毛泽东罗稷南对话》。对话的地点:上海。

  不过,老朽不懂的是,同一个鲁迅,在旧朝代没坐牢,为什么可能在新时代坐牢?你这是影射新时代不如旧时代呢,还是威胁方方阿姨呢?

  作者借高中生的口吻,实现了欺世的目的。盗名呢?也盗成了,阅读量10万+,人们从此记住了“犀利声”公众号文章。牟利,那就更不用说,一篇文章至少收入4万以上,其中包括“流量主”即文中广告提成收入。

  这是该公号的打赏设置,起步赏是5元,暂时4382X5,大家算算!成功了吧?

  不过,我再重复一下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系:

  想知名,一夜可以成名。就像今天。

  但是,知名度有美名,有恶名。这个心里要有数。

  前者叫知名度。后者叫美誉度。

  有知名度而无美誉度,不算英雄。比如希魔。有美誉度而无知名度,比如顾凖。

  高中生在文中装可怜:“我是学理科的,对作家这个词接触不多,我特地百度一下作家含义,结果很失望。一个说,作家就是有使命感,用优秀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人!另一个说,作家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

  不知道作家的定义,去百度,这是傻到地头了。辞典里的,百度里的,都不算,甚至包括《文艺学》著作里的定义,都不能算。只需作个归纳法推理,作家的定义就出来了——看看古今中外文学,流传下来的,是良心之作还是歌德之作吧,这就是社会千百年来对于作家作品的定义!比辞书里百度上一千条作家的定义都准确!

     方方,她是我心中真正的作家!

  说到搜百度,我遇到一个笑话。就在前天,一位叫做童年的网民(网名起得如此清纯!)在我文章后面留言,他称我李老师:“第一,李老师去搜一下“美国承认……”,你会看到新肺病毒起源于美国的新闻和视频!美国承认新冠死者误诊为流感,美国糊涂防疫半年!而中国才多久?美国先发病,中国后几个月发,该起源于谁?是美国政府一直压制疾控中心不敢承认吧?”

  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再搜辞条,相当于有罪推定,我能跟他说得明白?别再叫我李老师了,我嫌丢人!

  不是坏就是蠢!这样的辞条,在网上可以搜出“美国承认”一千条!因为有他们在到处转发!

  如果换一条关键词搜呢?比如“美国召见”,或者“美国传召”,我们的信源是不是更丰富一点呢?我们思考问题是不是更多路径呢?是不是更接近于新闻事实呢?可是,他们脑子里不知道近来有召见和传召这个概念,所以,就只好让我去网上搜“美国承认……”了。

  高中生在网上搜作家的定义,这位提点我的网民让我搜“美国承认……”真的是悲哀啊!

  用书信掀起一个个运动,是纹/隔时期惯用的手法。它们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直到今天,仍然有人效法。只说两个例子。

  1.黄帅事件

  百度黄帅事件,显示如下解释: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以《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为题,发表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长篇编者按语。根据姚文元的指示,《人民日报》于12月28日全文转载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和《北京日报》的编者按语,并再加编者按语。

  此后,各地广为传播《人民日报》编者按等材料,在全国中小学掀起一股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很多地方树立了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

  1978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揭穿一个政治骗局——〈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真相》,指出《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完全是配合“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政治需要,蓄意编造出来的政治骗局。

  这一事件的主角黄帅女士一生郁闷,于2017年12月10日去世,终年57岁!

  2.白卷英雄张铁生事件

  1973年,辽宁省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数理化考试不会,他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没有时间复习功课,从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

  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思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8月l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该信并加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名噪全国的“白卷英雄”。

  1976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一个反革命的政治骗局——揭发“四人帮”利用张铁生的答卷制造骗局的真相》,各地报刊也相继揭露这一事件。

  张铁生1983年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政府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现在他在做生意。人生遭此大难,再大的生意,能说成功了吗?

  好了,两个事件,都是“四人帮”利用小学生和知青的反革命政治骗局。两个人都被害不轻,国家教育战线的损失更大。

  还是当年,河南马振扶中学一位学生,也像张铁生哥哥一样,在不会做的试卷后面写口号,那时,写口号可能一举成功。这位学生写道:“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后来这位同学因挨批评跳入水库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校长和班主任因此坐牢。

  这种邪乎劲,今天仍阴魂不散。

  是不是有人想故技重演呢?事实无需我进一步说明。

  欣慰的是,大众媒体还算冷静。

  而自媒体为了营销,什么龌龊的事都做得出来,特别是打着所谓能量的旗号,大赚网民的打赏,周花司马之流,就是这类渣滓。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客服微信:jie5527c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